试题详情
综合题 容易0.94 引用1 组卷5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四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其影响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实行了什么政策?其中美国实行的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罗斯福心中的“大萧条”指的是什么事件?
15-16九年级下·湖南邵阳·开学考试
知识点: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3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其影响有何共同点?

材料三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四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实行了什么政策?其中美国实行的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罗斯福心中的“大萧条”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五   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4)依据材料五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

材料六   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5)依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种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改革指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等各项制度进行的改正与变革,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期间既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联成一片,采用有效、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他们所需要的 从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 废除……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 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 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四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 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五 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为了吃饱肚皮,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 其影响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措施?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五判断,该事件后来促成了中央政府哪项有关农村的改革措施?这项改革措施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有什么?
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选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选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结合材料写出列宁与罗斯福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各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4)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了30年的历程,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这些政治改革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