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
妥善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危局,考验着人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由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在农奴总头目沙皇的亲自主持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1856—1860年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洋务派本身也还具有较浓厚的封建性,他们用封建主义的方式经常管理近代企业,使这些企业不可避免也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摘编自严鋕钰《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之比较》

材料三   1929年,在金融风暴的中心华尔街,投机活动高涨最终导致股票市场崩盘,引发旷日持久的经济大萧条。美国经济崩溃迅速对欧洲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德国。……1933年年初,德国工业产量仅为1929年的一半,失业人数却是1928年的3倍,即有600万人失业。

——[美]费利克斯·吉尔伯特、[美]大卫·克莱·拉奇《现代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统治者是如何应对统治困局的,并分析其应对之策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中俄两国改革前面临的危局。这两次改革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德国为走出困境分别采取的措施。各自的结果怎样?
2024·山西吕梁·三模
知识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洋务运动的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启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俄两国在曲折的历史经历中,彼此影响相互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据不完全统计,1825—1855年共爆发农奴暴动 674次,其中1845—1854年就达348次……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

——摘编自严鋕钰《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洋务运动在背景上的相同点。

材料二红色领袖传记目录(节选)

①____传
第三章革命领袖的激情奔走
第1节成立并领导布尔什维克
第2节投入1905年的革命斗争
第3节领导1917年的十月革命
第4节,建立并巩固苏维埃政权
第四章成熟领袖的勇敢实践
第1节社会主义的初步尝试
第2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第3节新经济政策的探索
斯大林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向导
第1节国家工业化
第2节②_____
第3节苏联崛起
第五章③____
第1节击碎德军神话的莫斯科保卫战
第2节扭转战局的④____
第3节恢复欧洲和平的柏林战役
第4节挥师中国东北
附录:列宁、赫鲁晓夫、农业集体化、政治多元化、农业现代化、斯大林格勒战役、诺登底登陆,攻克柏林、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社会主义改革的先锋、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
(2)请你使用附录中的提示词完成目录的填写。

材料三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3)材料三中的“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指的是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取得了哪些成效?
(4)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中俄两国在曲折的历史经历中,彼此影响相互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据不完全统计,1825——1855年共爆发农奴暴动674次,其中1845——1854年就达348次……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

——摘编自严鋕钰《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社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洋务运动在背景上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及产生的后果。
(3)材料三中的“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指的是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取得了哪些成效?
(4)从材料二三反映的史实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人类总是在危机与挑战中寻求生存。请以“危机与应对”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选择不同结果不同】

材料一   1929年,在金融风暴的中心华尔街,投机活动高涨最终导致股票市场崩盘,引发旷日持久的经济大萧条。美国经济崩溃迅速对欧洲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德国。……1933年初,德国工业产量仅为1929年的一半,失业人数却是1929年的3倍,即有600万人失业。

——据[美]费利克斯·吉尔伯特、大卫·克莱·拉奇《现代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德国为走出困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各自的结果怎样。
【同舟共济共同抗敌】

材料二   30年代的世界局势并未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局势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美国主张的“欧洲均势”政策被打破。……其次,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日益受到威胁和损害。

——刘国玲《论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从当时世界局势角度分析出现了哪些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史实论证最终迫使美国走上反法西斯战争道路以及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材料三   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国际社会应该加紧行动起来,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我愿在此提议,尽早召开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境传播。要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我建议发起二十国集团抗疫援助倡议,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习近平《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3)从材料三中能获得哪些关于中国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