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9
人才流动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多次转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世纪初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中心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
时间154016201660184018401910

注: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潘教峰《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及汤浅光朝、赵红州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出逃的科学家(部分)

科学家类别故乡成就
奥托勒维生物学家德国诺贝尔奖得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物理学家德国诺贝尔奖得主
卡尔·科里夫妇生物学家捷克斯洛伐克诺贝尔奖得主
约翰·冯·诺伊曼数学家匈牙利计算机之父
艾尔温·薛定谔物理学家奥地利诺贝尔奖得主

——摘编自张津瑞、林广《地图上的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家逃离欧洲的原因。上表中的多位科学家都获得过诺贝尔奖,请你简要介绍该奖项的创立者(语句表述通顺完整,须包含“研究领域”“发明成果”两个方面)。

材料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欧洲战争前沿的英国只在与战争紧密相关的武器研制领域、医学领域,才向高水平的流亡科学家们立即提供了继续他们职业生涯的机会。传统的移民国家美国,不仅远离战场,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包容性较强的自由竞争的社会。当时又处于科学、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上升期,因而往往能为流亡科学家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而大西洋彼岸的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尽管也有移民传统,但当时只愿接收农场、森林、矿山和血汗工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知识精英。因此,美国能够对那些已经流亡到英国等国的知识难民产生出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

——整理自李工真《世界科技中心的洲际转移》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为什么对“知识难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综上所述,在人才流动上,值得中国借鉴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2024·天津红桥·二模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化学、石油工业的发展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及暴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科技中心的转移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二   世界科技中心转移概况


世界科

技中心

依据

汤浅光朝(日):平凡社年表

赵红洲: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

1540—1610年

1540—1620年

英国

1660—1730年

1660—1750年

法国

1770—1830年

1760—1840年

德国

1810—1920年

1840—1910年

美国

1920年至今

1910年至今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从欧洲出逃的科学家(部分)

科学家

类别

故乡

成就

奥托·勒维

生物学家

德国

诺贝尔奖得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

德国

诺贝尔奖得主

卡尔·科里夫妇

生物学家

捷克斯洛伐克

诺贝尔奖得主

约翰·冯·诺伊曼

数学家

匈牙利

计算机之父

艾尔温·薛定谔

物理学家

奥地利

诺贝尔奖得主

——摘编自张津瑞、林广《地图上的美国史》

材料四根据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周期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等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科技的振兴,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预言下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

——赵兴太,王国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与21世纪的中国科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二,从推动科学中心形成的因素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学家逃离欧洲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所述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谈谈你对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认识。
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而科技贡献率很大程度关乎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后来又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度的参考体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材料二: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中叶),美、德、英、法等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对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带动作用。从世界工业生产指数来看,如果以1913年为100,那么18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要开始之时)仅为9,1860年为13,1870年为20,1880年为27,1890年为41,1900年为59。1900年四大工业国家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72%,由此不难看出,在全世界工业的发展中,这四国的作用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和多么重要的地位。……此外,这也使各国在经济发展上大大加强了互相依赖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一种“世界经济”,将全球联结在一起,再也撕不开了。世界联成一气,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都融入了地球的“球籍”,再也无法分开。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获奖人数统计表(1901-2000年)



(注: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和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后都移民美国。)

材料五:1940年以后仅仅经过五年,他们(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即他们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就提高了一倍,从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占全球人口仅6%的美国生产了全世界产品的50%。

——【美】沃尔特·拉菲伯等著《美国世纪》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物理学取得了哪些成就?
(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三幅图所展示的成果先后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根据材料三回答:美、德、英、法等四国之所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带动作用,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4)材料四反映20世纪诺贝尔自然科学类获奖科学家分布有何特点?其中,在1941-1960年,德美两个国家获奖人数的变化,受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怎么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