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3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梦想要成真,还须有一个担当重任的政党。 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937—1945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1946—1949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950—1952


B
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

材料三   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摘编自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四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超过98%的行政村通了4G移动网络,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全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据《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材料一中“主心骨”的理解。
(2)请将表格中A 、B 两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们应该继续前进的“道路”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4·江苏泰州·二模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土地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改革是国家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0

——摘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重的挫折”主要有哪些事件,“它”是指哪次会议。中国农村在“新的伟大革命”中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邓小平《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初)

(3)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材料反映的谈话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影响。中共召开的哪次会议上,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四: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益处。
(5)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你觉得我们应如何应对?

材料五: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6)根据材料五,概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就(两例即可)。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综上,谈一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所做的不懈追求有哪些认识。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过许多关键时刻,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四个历史时期进行了总结,每个时期的奋斗都有标志性的特点。

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特点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自信自强
史实

(1)将下列代表性史实分别填入上表中的空格内。(只写序号)①中共二十大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抗日战争   ④三大改造

材料二:以下为某老师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为同学们整理的资料卡。

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
1919年,在他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20年,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党的创建。
1922年,部署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7年年初,考察湖南农民运动。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队。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1930年,总结经验,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多部重要著作,从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2)依据以上资料卡,归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作出的卓越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他能够作出贡献的原因。

材料三: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摘编自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为实现邓小平“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的期望,当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些奋斗目标?

材料四: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摘自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面的“中国特色”包括哪些内容。(至少写三个)
改革是国家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11.50.771.86.9
195632.253.47.37.10

——摘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邓小平《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初)

材料四: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五: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重的挫折”主要有哪些事件,“它”是指哪次会议。中国农村在“新的伟大革命”中实行了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材料反映的谈话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影响。中共召开的哪次会议上,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益处。
(5)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你觉得我们应如何应对?
(6)根据材料五,概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就(两例即可)。在这次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综上,谈一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所做的不懈追求有哪些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