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2
外交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外交是主权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途径。
【屈辱外交】

材料一   晚清直至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地呈现出特征: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回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策略而渐次成熟。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图A 签订《辛丑条约》
(1)结合所学,指出图A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结合近代史实说明中国“在外交进程演进上,既被动回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策略而渐次成熟。”
【独立外交】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内政、“三个世界”、永远不称霸、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重要外交理念,形成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鲜明特色的外交传统,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图B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2)写出我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列举两例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形成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鲜明特色的外交传统”的相关史实。图B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成就的重要成就,阐述“万隆精神”内涵。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图C 中国重返联合国
(3)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取得图C外交成就的原因。依据材料三,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强国外交】

材料四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1949-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示意图)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请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
知识点:辛丑条约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晚清青至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地呈现出五大特征: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不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在外交获得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杭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而渐次成熟。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巴黎和会会场

材料二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是尊重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意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交往新路。



(1)用材料一中图示会议中国外交活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文字材料中“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失败的原因并简析其失败的影响。
(2)材料二图A公告发布后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是哪一国家?图B体现中国长期以来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指出图C体现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与之对应的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现代外交变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联合公报》的发表实现了中美关系怎样的转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在中日关系方面作出何种反应?

(4)纵观以上材料,分析决定两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一边倒’(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二   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然而,这22年又是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22年。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视为自己的事。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


联合国是以自己的普遍性而自豪的,然而,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不在联合国里,联合国有什么普遍性可言?世界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需要联合国发挥作用。如果联合国缺少中国这一块,显然在应对世界上大的问题时缺少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材料四   1972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周恩来参加的哪次国际会议?提出了什么方针?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根据材料五回答,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人类共同问题中国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什么?
(6)纵观新中国外交风云,你认为新中国外交领域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