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
宝安区某校正在开展以“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任务一   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智慧

一班同学开设了“中国智慧”主题邮票展,他们搜集了下列邮票:

二班同学开展了中国历史故事会活动,活动中,小王同学讲述了下列故事: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宝瓶口,是在玉垒山一块大岩石上开凿的一条人工河道口。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后分若干支流灌溉农田。第二部分分水堰,是岷江中修建的形似鱼嘴的卵石沉积建筑物作堰,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内江引渠灌溉,外江流入长江。第三部分飞沙堰。是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修建的分洪用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当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的泥石便流到外江,不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都江堰水利工程选择恰当,工程布置合理,配套严密完整,修建就地取材,整个系统自流灌溉,用功省而效益大,至今造福人民。

任务二   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三班同学举行“弘扬中国精神”主题宣讲会,小陈同学整理了中国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

时期中国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
B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探月精神

四班同学举行“身边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发现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还是弘扬中国精神,都需要相应的媒体来传播中国声音,因此他们回顾了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历程:

时间事件
195851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
197351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彩色电视,中国开始迈向彩色电视时代。
197811《新闻联播》正式开播,采用录播形式。
197851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对国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
1992我国第一个卫星电视频道——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开播,电视台节目上星,是传输手段历史性的转变。
199611《新闻联播》由录播形式改为现场直播。
20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全新打造的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

任务三   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五班同学开展“二战后的中国与世界”主题年代尺绘图活动,小王同学绘制了下列年代尺:

(1)请你设计上述三枚邮票陈列的顺序,并说明理由。任选一枚邮票,为相关人物写一段介绍词。
(2)从李冰建造都江堰的故事中,能看到哪些智慧的做法?
(3)请你补充完成上述表格,并从A处相关精神中选择一个,谈谈你将如何弘扬该精神。
(4)根据材料,中央广播电视台经历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5)根据年代尺,说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
2024九年级下·云南·专题练习
知识点:都江堰长征胜利经济特区的建立“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未来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故事一   【诉说都江堰千秋功绩】

   A(人物)在没有改变岷江自然流向的情况下,因势利导,通过修筑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三大工程实现无坝引水,既做到了防洪,又对成都平原进行了灌溉。同时,都江堰在使用中坚持的适度取水原则和岁修管理制度,使其实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想效果,是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的光辉典范,对当代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摘编自王瑞芳《人水和谐的典范》

故事二   【管窥《本草纲目》医学贡献】

李时珍,痴迷于研读《伤寒杂病论》等著名医药典籍,“读书十年,不出户庭”。他对历代本草药物种类整理汇编,厘正各家本草的谬误,收集药物总数达1892种,并将药物总共分成16个大部,60个门类,建立药物纲目体系。《本草纲目》所创立的药物学科学体系分类,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使我国中药学发展进入一个更科学化的划分时代。

——摘编自刘英杰等《从〈本草纲目〉管窥李时珍之医学精神》

故事三   【书写“传承创新向未来”新篇章】

   “立春”之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本届冬奥会“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融汇中国书法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整场开幕式将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1)故事一中的A是谁?根据故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总结都江堰工程彰显的中国人的智慧。
(2)根据故事二,请你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李时珍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3)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在于传承与创新。翻开历史长卷,或是制度创新,或是经济变革,或是科技进步,或是文化传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各自不同领域书写着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上面三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以“传承创新向未来”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未来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故事一【诉说都江堰千秋功绩】
李冰在没有改变岷江自然流向的情况下,因势利导,通过修筑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三大工程实现无坝引水,既做到了防洪,又对成都平原进行了灌溉。同时,都江堰在使用中坚持的适度取水原则和岁修管理制度,使其实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想效果,是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的光辉典范,对当代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摘编自王瑞芳《人水和谐的典范》
故事二【管窥《本草纲目》医学贡献】

李时珍,痴迷于研读《伤寒杂病论》等著名医药典籍,“读书十年,不出户庭”。他对历代本草药物种类整理汇编,厘正各家本草的谬误,收集药物总数达1892种,并将药物总共分成16个大部,60个门类,建立药物纲目体系。《本草纲目》所创立的药物学科学体系分类,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使我国中药学发展进入一个更科学化的划分时代。

——摘编自刘英杰等《从〈本草纲目〉管窥李时珍之医学精神》

故事三【书写“传承创新向未来”新篇章】
“立春”之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本届冬奥会“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融汇中国书法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整场开幕式将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1)根据故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总结都江堰工程彰显的中国人的智慧。
(2)根据故事二,请你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
(3)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在于传承与创新。翻开历史长卷,或是制度创新,或是经济变革,或是科技进步,或是文化传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各自不同领域书写着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上面三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以“传承创新向未来”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超工艺的精品】

材料一:如图一、图二



                    图 一                                   图二
(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上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请你说出这两件青铜精品的名称。
【中华文明的载体】

材料二:考古学家们发据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收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如图甲骨片中所示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如图所示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这种文字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一朝代?结合材料说说甲骨片的发现对中国文字产生了什么影响?
【巧夺天工的工程】

材料三: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部位主要作用
鱼嘴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主要用于排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3)指出材料三中描述的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这项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4)据材料三的相关说明,回答修建这项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影响深远的思想】

材料四: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能够相互转化的。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5)材料四中的“他”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6)通过以上问题,请谈谈当代中学生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