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政权统治者对其统治区域的民族施以宗法分封、德化怀柔、因俗而治、尊王夷等民族政策,有效推动了夏人、商人、周人的民族融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稳定的华夏民族。…诸子百家提出的政治“大一统”主张和华夷统一的民族观,以及各诸侯国为实现统一所作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摘编自韩国祥《中华民族政治“大一统”的历史发展及其价值研究》

材料二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的“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政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行省划分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力求破除东西横向走势的山川险阻,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元代行省划分的原则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024·江苏盐城·二模
知识点: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行省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秦朝疆域图                                                                                  图2   西汉疆域图

材料二   民族交融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三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1)图1秦朝疆域的最西到____,为了配合对南方的军事行动,秦始皇派人开凿了____,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图2西汉的都城A是____管辖B处的最高长官是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和西汉民族交融的表现。
(3)材料三中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归纳秦汉以来历代统治者建立和维护政权的主流观念是什么?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 国家走向统一, 民族实现融合, 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战胜蚩尤部落,渐渐形成日后的华夏族。相传,炎帝发明了农耕,推广了用火,建立了原始部落,使人民安居乐业。黄帝发明了舟、车等文明成果,二者齐头并进,共同开创了华夏早期文明。

——《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秦之一统, 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 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 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 大一统 。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 华夷大一统

材料三   张骞通西域后, 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写出开创华夏早期文明的始祖是谁?   后人尊崇他们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写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帝王是谁? 为加强对“空前广大”国家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汉以来逐步形成了什么观念?   
(3)根据材料三,写出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摘编自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族改姓一百多个。

——摘编自中新网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合为一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1)材料一中最早“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哪位皇帝?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一,归纳秦汉以来历代统治者建立和维护政权的主流观念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