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9
某校九年级拟开展阅读《读懂中华文明》为主题的项目化合作学习,请你参与。

《读懂中华文明》目录

第一篇中华文明的内涵和特质
1.连续性:中华文明的首要特性
2.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3.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解读和当代启示
4.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内在意蕴、时代价值与实践遵循
5.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价值、实践与启示……
8.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第二篇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什么样的文明
2.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3.深入研究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
4.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
5.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强国与文明大国建设
(1)搜集相关史料,根据要求列举两例中华文明对人类重要贡献。
中华文明对人类重要贡献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孔子儒家思想;老子道家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政治文明
生态文明都江堰、大运河修建;《齐民要术》等农业生态著作;“两山”理论提出。
社会文明察举制形成的孝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请从第一篇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的五大特质中任选一个,用历史知识进行阐释。
(3)结合第二篇目录,说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进行文化强国与文明大国建设。
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知识点:造纸术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说明

A.________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

创新性

B.________

C.________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逐渐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思想。源于先秦的大一统理念,在秦汉以后转化为政治实践。这种治国理念与制度设计,在数千年的政治过程中获得了广泛认同。

包容性

D.________

和平性

中华文明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2)从B、D中任选一项,结合史实说明其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体现(至少举出两个史实)。
(3)结合材料,谈谈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文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乐文明的本质是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文化认同,它产生于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与文明起源同步,其物化形式就是产生于古国时代、成熟于夏商周三代的不同材质的礼乐器具。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表现形式的礼乐制度在考古学文化上具有极高的显示度。与秦汉帝国东西并存的罗马帝国则缺少这种祖先认同、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因此出现,“罗马之后再无罗马”,其文明缺少连续性也就不奇怪了。

——方辉,《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10-15,共6页。

材料二:我们说中华文明是连续发展、从未中断的文明,并不是说文明发展过程中没有出现过“断裂”,否则就不好理解王朝之间的更迭。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特征,强调的是作为文明体创造者的中华民族始终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历史上屡次发生的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无一不是以主动融入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而告终。中国政治文化统一的历史与昙花一现的罗马帝国相比,形成了鲜明对照

——方辉,《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10-15,共6页。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在参观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之后,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再次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1版。

(1)如何理解材料一所指的“罗马之后再无罗马”的含义?
(2)材料一认为“罗马之后再无罗马”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认为“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特征,强调的是作为文明体创造者的中华民族始终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历史上屡次发生的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无一不是以主动融入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而告终”请举出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主动融入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事例,说明印证该论点。
(4)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习近平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