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识图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料一 如下图所示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下册)

(1)观察材料一的三幅地图,从中任选一图介绍这一时期的交通情况。
(2)结合所学史实,说说宋元发达的交通对中外交流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15世纪早期明朝航海业……证明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居领先地位的技术优势。随之而来的是,皇帝下达的禁止进一步海外探险的命令和官方对这一命令的立即执行。……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由此,不可避免的结局是伟大的“天朝”在数世纪内赔然失色,而西方蛮族此时却崭露头角。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朝航海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朝中后期实行的海禁政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2024·贵州黔南·模拟预测
知识点:陆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的兴盛(宋)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个文明的气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通过这些交通路线,唐朝与多个地区建立了联系,其中②地为朝鲜半岛,说出上图中①、③分别代表哪个地区?请举出唐朝时期与这两个地区进行交流的事例。

材料二 唐朝时,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有不少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人还在唐朝的朝廷中任职。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结合材料一、二,说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概括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中国对外交通的不同特点。

材料四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朝中期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使得中国海商成功地参与到以往几代穆斯林商人垄断的海洋贸易中,并超过他们,在此后百多年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


(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发达的中外交通路线对宋元时期的对外交往起到什么作用。
海洋承载着人类梦想,建设海洋强国、加强海洋防卫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航海应用的导航技术,概括当时“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据《瀛涯胜览》记载:“永乐十一年癸巳,太宗文皇帝敕命(诏令)正使太监郑和统领宝船,往西洋诸番开读赏赐。”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   随之而来的是,皇帝下达的禁止进一步海外探险的命令和官方对这一命令的立即执行。……皇帝之所以能颁布禁海令,仅仅是因为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正是体制结构和向外拓展的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放弃“全世界海洋”的内外原因。

材料四   1872年李鸿章在《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中说:“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御外之意,不过守疆土,保和局而已。”1868年明治天皇在《亿兆安抚之宸翰》中宣称:“强兵为富国之本……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4)据材料四,中日两国建设海军的目的有何不同?李鸿章筹建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