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2
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家事务进行处理的活动。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与此相关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外交·起步】

材料一   一边倒政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是美苏冷战、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的国际大背景下的产物,是中共对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所作出的必然回应。中共选择对苏一边倒不仅仅是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与经济建设的需要。

——摘自周建超《再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成因》

【外交·成熟】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四个字、一个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摘自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外交·发展】

材料三

【外交·展望】

材料四   1964年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中法两国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均反对美苏垄断世界事务,这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远比政治关系悠久。法国人民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使许多尚在黑暗中探求中国前途的革命家深受启发。毛主席十分赞赏戴高乐奉行的独立自主政策,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对中法关系的共同重视保证了两国建交谈判的顺利进行。

——摘编自李军等《中法建交背景及原因浅析》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呈现怎样的特点?
(3)图A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法建交的原因。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请你为纪念中法建交起一个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2024·陕西咸阳·二模
知识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加入世贸组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正常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

——摘编自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推进以协商、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下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司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在世界上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方针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为改善同中国的关系采取的“主动行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外交特点。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

——摘编自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其实践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请你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目标,并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困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的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材料三   (落后的个体经济)它与社会主义的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已日益表现出不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改善生活的需要,……为着进一步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迅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指出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具体形式,被誉为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升至2017年的827122亿元。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761.5万人,比1978年增长近19倍。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之后,截至2018年对宪法共进行了5次修改,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

——摘编自罗平汉《伟大的改革开放》

(4)据材料四,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据所学,指出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材料五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

材料六   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19796月,万里找陈云说安徽一些农村搞起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陈云回答:“我双手赞成。”之后,万里又同邓小平淡。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6)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安徽最早搞起包产到户的地点是哪里?后来在党中央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中国农村推行了哪一促进农业发展的具体制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