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4
舞蹈是美感的艺术,是时代特征的忠实反馈,更是人类思想的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等地区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一定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传统舞蹈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舞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说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讲述的是古丝绸之路上,善良淳朴的中国父女为救助外国商人,所发生的亲人悲欢离合,友人生死相助、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在中国和世界舞坛上,享有“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东方的‘天鹅湖’”“中国舞剧之最”等诸多美誉,先后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和世界舞蹈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路花雨》反映的时代诉求。
2024·江西九江·二模
知识点:宋词文艺复兴的兴起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城“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路通史》

材料二: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香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材料三: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舞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体现该特征的其他史实。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变化原因。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与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图一: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

图二: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

材料二: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材料三: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舞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普及与频繁,以至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舞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图一、图二所展示的艺术成就分别反映了唐朝和清朝哪方面的
情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材料,说明变化的原因。
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1)从材料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
Ⅰ.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Ⅱ.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Ⅲ.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二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的“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这一时期体现该特征的其他史实。

材料三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耳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就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一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承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两舞,被教会黎止的双人群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地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舞蹈的作用,放松对群蹈的限制。

——摘编白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


(4)根据材料四,说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