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前9世纪,希腊各地也开始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希腊地区贫瘠而多山,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和犁耕技术的提高,使土地得到成片的开垦和深耕,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公元前8世纪,人们已懂得如何培育葡萄、橄榄、苹果、无花果等经济作物。古希腊农业多采取混合种植的方式,以便尽其地利。农民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和劳动力分配,充分利用劳动力。

——摘编自李桃《古希腊科技文化渊源替嬗与哲学启示》

材料二   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古代希腊和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相似之处。

(2)请再列举一例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并说明其作用。
2024·河南周口·二模
知识点:农业进步的表现盛世经济的繁荣古希腊和雅典城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生产工具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以下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产工具,观察下列图片并阅读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耒耜,类似今天的锹、铲。其材料从早期的木制发展出石质、骨质或陶质。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

图二: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泛使用,汉代发明了耦犁(长直辕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从西汉晚期起,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渐为一人扶犁并使二牛的方法所取代。

图三: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1)根据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三幅图片中的农具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文献资料   B实物资料
(3)综合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也见证人类的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宋代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标志着中国传统犁臻于成熟。曲辕犁的主要特点是,犁辕不直接与牛轭相连,而是通过其前端的可活动的犁盘或挂钩用套绳与牛轭相连。犁索与犁辕连接处在役牛臀部之下,犁辕缩短,改直辕为曲辕,犁架重量因而减轻。它可以用一牛挽拉省力,灵活自如,由便于转弯。此外,曲辕犁调节深浅的结构更为完善,修长的犁底使操作时能够保持平稳,犁铲与犁壁亦有改进。这种犁最初大概是适应南方水田耕作需要而产生的,但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同样适用于北方旱作区。改进后的犁,宋元时已成为通用全国的最有代表性的耕犁了,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李根蟠桃《农业科技史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曲辕犁与直辕犁相比有何特点?

材料二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总结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3幅插图,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注重实际,重视实践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的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有何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