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九年,唐太宗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美女古玩满院,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停地搜刮百姓,同时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亲眼目睹,因此日夜勤政,只希望天下清静,使得太平无事。所以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摘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与隋朝灭亡的关联。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并写出其诞生的标志。

材料三   胡服服饰盛行与初唐、盛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关,各种穿着的服饰必然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在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

——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

(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胡服服饰成为时尚的原因。

材料四   古代中日之间的交往以隋唐时期为最盛,中国文化全面地东传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第一次遣隋使是在日本圣德太子第一次征讨新罗中派出的,时当推古天皇八年(600年)。30年之后的630年,日本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直到最后一批838年,经过了238年的漫长时间。此间,一方面,留学生和学问僧大规模地输入大唐文化,日本民族对于大唐的仰慕,已达极点,不仅文物典章照搬中国,而且对于中国生产的物品也非常喜爱,大量唐货进入日本;另一方面,日本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进入独立的本土文化发展阶段。

——摘编自徐跃勤《日本“遣隋唐使”动机探析》

(4)以下表述能从材料四中得出的,请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未涉及”。
A.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全面东传的时期。
B.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C.相互学习是古代中日交往的一大特点。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遣唐使对日本的作用。

材料五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当时,中国与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亚非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7)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朝时期的阶段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4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隋灭亡与唐建立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唐朝的民族政策遣唐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们以“盛世唐朝”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跟随他们的视角参与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治国有方】

材料一   贞观九年,唐太宗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美女古玩满院,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停地搜刮百姓,同时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亲眼目睹,因此日夜勤政,只希望天下清静,使得太平无事。所以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摘编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与隋朝相比,唐太宗的统治有哪些不同?从材料可知,“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与隋朝灭亡有何关联?
【任务二技艺先进】

材料二   唐代陆上海上的交通也很发达,唐的政治文化影响越出了国境。沟通中西的丝路空前繁荣……除了丝织品,瓷器也从陆上与海上输出到国外。

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越窑青瓷与邢窑白瓷分别代表了南方瓷业与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这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历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轻视)雅素,更喜富丽。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

——摘编自冯先铭等《中国陶瓷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代制瓷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唐代瓷器烧制吸收了外来技术,异域文化日益影响着唐代制瓷业。(      )
B.北方瓷窑以烧制白瓷为主,不能烧制出花色各异的产品。(      )
C.北方瓷窑釉色雅素、富丽并存,反映了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      )
【任务三社会繁荣】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所作唐诗《忆昔(其二)》

(4)材料三诗歌中描绘的是哪个皇帝时期的盛世局面?诗歌呈现的主要是唐朝盛世的哪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任务四对外开放】

材料四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当时,中国与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亚非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5)根据材料四,归纳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综合上述问题的探究,谈一谈你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
对外交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对外交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是唐墓的部分陪葬品

材料二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它将西方的物产、经济、文化带入了长安城。唐长安城成为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普通百姓、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等总数不下3万人。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当时,中国与高句丽、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泥婆罗(今尼泊尔)……赤土(今泰国)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亚非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些史实?据此可以得出哪一结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代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重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新罗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宋朝的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等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如第6次远航返回时,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元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四,分析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