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3
农业文明在社会文明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图A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地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合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①代表的生产工具名称。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业集体化对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2024·甘肃金昌·一模
知识点:农业进步的表现三国鼎立的形成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发展理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农业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图一 春秋时期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 _____,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

材料三 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也得到了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这一政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地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的哪两种生产工具(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横线处的内容,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次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名称。并简述这一政策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成为农业强国献计献策。
农业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享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

材料三   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也得到了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这一政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地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的哪两种生产工具(方式)?图三生产工具发明于哪一朝代?再列举一例春秋战国之后中华先民们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名称,并分析土地革命在“工农武装割据”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次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名称。并简述这一政策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何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却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厉的粮食无偿征集,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就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而1920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1913年的一半。在许多产粮区发生农民骚乱和暴动。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麈、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问题。为此苏俄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集体化对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