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0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展示中国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2年,英国人成立上海电气公司和中国第一家发电厂,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外资电厂虽然对民族电力工业的起步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带来不小的阻力。1936年,外资经营的电力企业仅为10家,但其发电度数却占当时全国总发电度数的55%。近代中国电力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与东北地区,内地电力企业较少。截至新中国成立,全国装机总容量只有185万千瓦,发电量43亿千瓦时;电网建设也极为薄弱,基本只有以城市为中心的发电厂及其直配线。

——摘编自杨琰《近代中国电力工业史研究述评》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发电量仅为43亿千瓦时,经过发展,到1978年发电量为1.167万亿千瓦时;到2020年发电量增长到7.6264万亿千瓦时。中国人均用电量从1949年的7.94/人到1978年的267瓦人;到2020年,中国人均用电量为5366/人。

——摘编自白玫《百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回顾、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分类整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情况,并简述电力工业发展的意义。(要求: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制作表格,可不用直尺;分类科学合理,内容完整准确)
2024·广东广州·一模
知识点:民族工业的兴起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近现代电力工业与通讯的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等国在中国架设了海底电报线。1881年,李鸿章修建了从天津到上海的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务和政务,后来也办理民用业务。到20世纪初,大多数城市已开办民用电报,1922年发报250万件。1899年广州部分要塞架设无线电台,其后北京、武昌、广州等地成立无线电报局,收发官报和商报。

——摘编自朱汉国等《中华民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近代通讯发展的背景。分析近代通讯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1890年,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电厂建成。此后各地共开办了40多家,但因资金不足,缺乏技术人才等原因,大多亏损,到1911年只有18家开工。当时,大型发电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很高,且订购后超过两年才能交货。有些地方政府还强行将民营电厂收归己有。到1936年,民族资本电厂在全国发电容量中的占比由45.5%下降到35%。

——摘编自朱汉国等《中华民国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资本电厂的发展状况。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 1949-2020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情况(部分)

项目1949年1978年2012年2020年
人均用电量(单位:千瓦时)826736835365
火电发电量(煤、天然气等)(单位:亿千瓦时)3692673892851770
核能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9833662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水力、风力、太阳能等) (单位:亿千瓦时)1989979222154

——整理自白玫《百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回顾、经验与展望》


(3)依据材料三,说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
2021年,我国进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和发展阶段。回顾历史,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值得思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由于人口的年增长率为2.4%,人均生产增长6.5%,按此速度,国民收入每十一年将翻一番。中国在20世纪前半期的生产增长勉强赶上人口的增长(两者每年各约为1%),与此类型相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中国的经验与大部分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值得称赞的,在50年代,那些国家的年人均增长率约为2.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一1949--1965年》

材料三

项目钢产量(人均)发电量(人均)
中国(1952年产量)2.37千克2.76千瓦时
印度(1950年产量)4千克10.9千瓦时
美国(1950年产量)538.3千克2949千瓦时

产品1952年产量1957年产量增长(倍)
发电量72.6亿千瓦时159亿千瓦时2.2
原油43.6万吨201.2万吨4.6
钢材111万吨304.5万吨1.5
棉布11163.4万匹16372.1万匹2.2
粮食3278.3亿斤3856.2亿斤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体评价。
(3)从材料三的表格中可以看出,1952年到1957年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成就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1)材料一中的数据对比,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什么状况?

材料二 1953—1957年工业生产发展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4)材料四说明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问题,最能体现这些主要问题的史实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国家在拟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