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5 组卷92
蔗糖生产与贸易是一部实现跨国、关联、互动的全球史,折射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时期,因蔗糖大量外销,使种植甘蔗比生产粮食能得到更加丰厚的利润。东南沿海地区,土壤气候适宜种植甘蔗,行销又便利,于是出现了专门种植甘蔗和制糖的“糖霜户”……当时人们也已经研制、掌握了蔗糖的制作和储藏技术。当然,宋代社会经济和航海技术的巨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而宋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及由此而衍生 出的对外政策也是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蔗糖生产与贸易繁盛的原因。

材料二   哥伦布第二次远航将甘蔗带到新大陆,此后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地区。繁重的劳动与疾病使美洲劳动力大量死亡,种植园主用非洲奴隶替换美洲土著。17世纪时英国获得巴巴多斯、牙买加以及其他产糖的岛屿,广泛扩展非洲奴隶贸易,打破了葡萄牙控制的洲际蔗糖贸易。到18世纪,工业品、奴隶、美洲的热带商品(特别是蔗糖)在大西洋上不断运转交换(见下图)。

15至18世纪大西洋地区奴隶、蔗糖和工业品贸易的起点与终点示意图

——摘编自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简述蔗糖生产、贸易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蔗糖贸易给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糖加工的技术面临几个问题:低效的蔗汁榨取,以风、牛和水为动力的作坊操作的不可靠性和速度缓慢。作为利用蒸汽驱动的工业压榨机加快了速度,成批成箱的蔗糖从生产车间运送出来,并且随着轨道运输与水路运输销往世界市场。 约自19世纪40年代起,当糖的世界市场扩张,许多英国企业家有意在亚洲发展糖厂……中国以各种方式并入这正在萌芽的世界市场和其“日益牢固的经济交易网”,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

——摘编自穆素洁《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

(3)根据材料三,简述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蔗糖生产与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4·山西·二模
知识点:海外贸易的兴盛(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英国的殖民掠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蔗及砂糖生产技术的传播图

材料二   近代英国砂糖消费情况统计表

时间

消费对象

年人均消费量

产品属性

17世纪50年代

主要是贵族

1磅

稀有品(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17世纪80年代

以富人为主

5磅

奢侈品(主要是从美洲地区进口为主)

19世纪50年代

全民

25磅

必需品(加糖红茶成为平民的早餐,能迅速补充热量,工作之余的茶歇也使工人更能适应工厂的劳作强度)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糖加工的技术面临几个问题:低效的蔗汁榨取,以风、牛和水为动力的作坊操作的不可靠性和速度缓慢。作为利用蒸汽驱动的工业压榨机加快了速度,成批成箱的蔗糖从生产车间运送出来,并且随着轨道运输与水路运输销往世界市场。约自19世纪40年代起,当糖的世界市场扩张,许多英国企业家有意在亚洲发展糖厂……中国以各种方式并入这正在萌芽的世界市场和其“日益牢固的经济交易网”,从蔗糖出口国变为外糖倾销地。

——摘编自穆素洁《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

(1)根据以上图片,结合时代背景和传播路线,简述甘蔗及砂糖生产技术的传播过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砂糖消费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述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蔗糖生产与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4~16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些现象不断冲击旧观念,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以后,由于欧洲大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先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的大学日益减少,而由国家或教会创建的大学迅速增加。其地域分布逐渐由意大利向西南欧、中欧和东欧其他地区扩展。它们在许多方面体现和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特征,一些新的人文主义学科,如希腊文、修辞学、文学等有关世俗文化的学科被正式纳入大学课程,打破了神学在大学中的垄断地位。

——摘编自刘静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大学变迁研究》

材料二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用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摘编自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简述16~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绘制三角贸易简图,并从多角度解读早期殖民掠夺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因素有哪些。
蔗糖的历史,既是一部世界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将印度的甘蔗带入欧洲地中海沿岸,此前蜂蜜一直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主要甜味来源。之后,甘蔗的栽培技术和制糖技术也更为广泛地传到欧洲。当时,味道甘美、颜色洁白的砂糖和蜂蜜一样,是高价商品,在欧洲社会上层阶级间流传。由于砂糖贸易利润巨大,而且甘蔗需要在气候条件适宜的热带地区种植,于是,英法等欧洲国家争相在美洲建立了无数的甘蔗种植园。到了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种植园中糖生产的扩大化,糖的价格在欧洲逐渐变得低廉。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自由主义贸易风潮在英国风起云涌,蔗糖价格大幅度下跌,糖成为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很多饭,欧洲尤其是英国的穷人们很快变得比贵族更加嗜糖。高强度的工作压缩工人的用餐时间,生活的压力迫使女性走进工厂,无暇准备饭菜,一杯加了糖的热茶、一块抹了奶油跟糖的面包,既能立时提神,又能迅速补充热量,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工人的象征,糖成为餐桌上的必需品。

——摘编自【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等

材料三   制糖在英国是一项重要的产业,随着现代技术的兴起,这个产业在19世纪发生了变化,大大加速了廉价砂糖的加工过程。伦敦是英国炼糖厂的发源地,随着该行业的快速扩张,炼糖厂渐渐扩散到利物浦、布里斯托尔等重要港口。由此,原来仅作为少数上流阶层的饮食调味品、药品或礼仪用品的砂糖,逐渐变成了人们可以日常获取的物品。

——摘编自【英】詹姆斯·沃尔韦恩《糖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一,画出甘蔗在世界范围传播路线示意图。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糖变得廉价对于欧洲和美洲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糖的消费人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