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5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探究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传统节日是文化现象的典型代表。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节日起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

甲骨文中的年

(清)陈枚《琼台赏月》

“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

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解读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指所有保存下来并具有历史或文化价值的物品或构造物。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分别解读下面材料中两则文化遗存所体现的历史价值。

图一 学者在拓印《封燕然山铭》

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后,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纪功,后人以“燕然勒功”作为成就功勋的典故。

图二 春秋曾侯乙墓出土的九鼎八簋

曾国,周代诸侯国之一,受封建国在汉水随地,又称随国。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


(3)【追寻文化经典】文化经典是某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仿照左边示例,对右边作品做一个简介。

1936年,舒群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没有祖国的孩子》,其中同名代表作通过东北沦陷区三个不同国籍的孩子悲欢离合的故事,揭示出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的共同性,被视为左翼文学的优秀作品之一。

《愚公移山》(局部)
 ▲ 
2024·山西晋中·三模
知识点:分封制青铜器 乡村生活与节日(宋)近代音乐和美术成就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世界文明坐标中,中国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增强民族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符号】

材料一

图一殷商武丁早期征讨卜辞图二秦《峄山石刻》图三《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1)汉字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结合以上三幅图片概括汉字演变的主要趋势。请指出图二文字的字体,并说出其历史意义。

【思想符号】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篇》

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中甲、乙两个时期人们对于孔子和儒家认可状况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文化符号】

材料三   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春节,即农历新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秋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3)依据材料三、归纳春节和中秋节中可以挖掘的文化内涵。综合以上探究,围绕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出你的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与几千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节气性、稳定性等特征,中国传统节日往往固定在每年规定的节点。每当节日到来,都会伴随着先民的祈祷仪式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仪式被固定下来,成为传统节日。很多中国传统节日也包含着中国人民对伦理亲情的重视以及对血缘纽带的依赖,例如中秋节的设立就为人们实现阖家团圆提供了契机,人们在祭月、赏月、吃月饼中体会家族亲情。另外,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

——摘编自鞠佳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究》

材料二   宋杂剧为无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1)传统节日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戏剧繁荣的历史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与社会”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以相关史实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   中国传统节日与几千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节气性、稳定性等特征,中国传统节日往往固定在每年规定的节点。每当节日到来,都会伴随着先民的祈祷仪式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仪式被固定下来,成为传统节日。很多中国传统节日也包含着中国人民对伦理亲情的重视以及对血缘纽带的依赖,例如中秋节的设立就为人们实现阖家团圆提供了契机,人们在祭月、赏月、吃月饼中体会家族亲情。另外,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

——摘编自鞠佳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曲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文化与社会”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以相关史实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结合材料信息,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