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6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温度。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故事一

图为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的波斯萨珊王朝鎏金银壶,年代约为5世纪。自汉武帝时期以后,随着商路的开通,东西方贸易逐渐扩大,金银器贸易兴盛,以“银壶”为代表的西方各国物品不断进入中国。该鎏金银壶腹部纹饰反映的题材是古代希腊神话故事,产地在中亚,出土则是在中国的固原。一只小小的银壶把欧亚大陆上的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串联起来。

故事二   英国学者威尔斯曾高度评价纸和印刷术对西方文明的巨大贡献。他说:“纸起源于中国⋯⋯随后印刷术也逐渐发展起来。从此,全世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入了充满活力的阶段。在没有纸和印刷术的时候,传授知识只能点点滴滴地进行,而现在却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在广大的范围内迅速地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成千上万的思想家涌现出来了。”中国学者朱谦之也指出:“自有活板印刷以后,欧洲的人,才能得到便宜书籍,而文艺复兴的种子,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发起来了。”

——摘编自沈定平《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欧文明的影响》

故事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抗战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国一举扭转过往100多年边缘化趋势,重回世界中心,成为战后秩序的安排者、协调者、受益者。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故事一及所学,回答汉武帝时期为“商路”开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历史人物。分析“鎏金银壶”蕴含的历史价值。
(2)根据故事二及所学,回答“活板印刷”的发明者。分析印刷术“对西方文明的巨大贡献”。
(3)根据故事三及所学,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解。
2024·山东青岛·一模
知识点:张骞通西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小题1】造纸和印刷在世界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材料一

中国古代欧洲中世纪
造纸工艺中国人很早就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基本流程是“剉、煮、打、抄”。先把羊皮用复杂工艺鞣制成革,再擦上白色粉末,用卵石面磨光,所得到的书写材料洁白平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羊皮纸。
评价___       羊皮纸不易损坏,但其原料来源有限,制作过程复杂。因此,羊皮纸售价极为昂贵,使用范围有限。

(1)写出材料一中我国古代造纸工艺出现的朝代。并将①处补充完整。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造纸术在西欧逐渐普及,原来神职人员和贵族才拥有的知识获取权开始下移,一些平民也有条件获得知识,这打破了中世纪神权对知识的垄断。威尼斯是著名的书城,在书店常能听到知识分子充满智慧的交谈。后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社会,读书、识字群体大大扩展,形成了一个文化艺术名流辈出的时代。

——摘编自亚历山德罗·马尼奥《纸上威尼斯》


(2)依据材料二,写出“文化艺术名流辈出”的思想文化运动。说明造纸术的普及为这一思想文化运动出现提供的条件。

材料三   纸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书籍插图


哥伦布书信                       

麦哲伦航海日记

《地理发现史》
1887年英国出版的一部书中的绘画作品,描绘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场景。哥伦布历经两个多月航行,返回途中写的一封信,描述了航行中的新发现。与麦哲伦同行的一位航海助手所撰写,记录了航行途中的见闻。19世纪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讲述人类历史上著名航海家的故事。
(3)从材料三中选出研究新航路开辟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从这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写序号)写出其所反映的具体史实及影响。

材料四   晚清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呈现出与古代出版截然不同的新面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印刷术陆续传入国内,中国的印刷技术因此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图书出版业的印刷生产力。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编辑和发行从印刷中分离了出来,出版机构的部门设置也开始按照编辑、印制、发行流程,逐渐走向细化。晚清以前,历代政府均缺乏对出版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进入晚清以后,随着西方出版观念的传入和新式出版业的迅速发展,清政府迫于形势,开始制定颁布一系列专业法规,政府的出版管理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与中国的传统出版事业不同,身处变革之中的出版业以“救亡图存”“与时俱进”为第一要义,为晚清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深刻地影响了晚清社会的发展进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肖东发等《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等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出版业近代以来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情意绵长的国际交往故事】

材料一

故事名称故事梗概历史信息
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到达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积极访问当地首领,并且表达出通好的意愿,同时还与当地居民进行友好交易。时间:明朝背景:明朝繁荣,国力强盛
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意义:①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初,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在作战的过程中,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相互配合,为抗击日军付出巨大代价。中国远征军屡挫敌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时间:1942年原因:受到英军请求
目的:抗击日军,支援太平洋战场
意义:为盟国提供大力支持

(1)将材料一表格①处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国际背景。
【接力探索的民族复兴故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带领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新时期,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十九大以来,针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积极调整内政外交政策,进一步彰显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

——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

(2)以下是依据材料二绘制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阶段示意图。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标志着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使命。

【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故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主张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出发点
主张不同制度的国家交往要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推动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往来
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之前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尊重世界多样性,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倡导“和谐世界”,推动本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至今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树立新安全观
丰富国家主权理论的内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外交主张的核心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沈阳1931年1935年底瓦窑堡1937年9月平型关1938年3月台儿庄1945年4-6月延安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所示地点与相关历史事件归类,“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的地点是___;“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地点是____;取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的地点是___;“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召开地点是____

材料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抗战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中国一举扭转过往100多年边缘化趋势,重回世界中心,成为战后秩序的安排者、协调者、受益者。中国从来没有像1945年那样,与世界如此紧密、契合,融为一体。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对“抗战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一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