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5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以来,虽然经历了几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大统一。而且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流派的学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秦朝和元朝分别有何创新?

材料二: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列举唐朝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方面的史实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唐朝“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的原因。(一方面即可)

材料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时期,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朝时,清政府通过平定叛乱和设立特别行政军事机构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摘编自历史教师用书

(3)材料三中,西汉政府和清政府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管辖?

材料四:清代对蒙藏、回部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设官管理,包括中央派驻的军政长官及各民族的官员,并把各民族官员纳入中央统一的官制体系之中。二是边疆民族地区的行政带有一定的“自治”色彩,三是“国信而治”。

——摘编自杜家瞩《清朝简史》

(4)根据材料四的观点,结合所学,列举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而采取的措施一例。
(5)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
2023·湖北襄阳·一模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唐与吐蕃西藏与新疆的治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时期,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清朝时,清政府通过平定叛乱和设立特别行政军事机构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摘编自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五:清代对蒙藏、回部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设官管理,包括中央派驻的军政长官及各民族的官员,并把各民族官员纳入中央统一的官制体系之中。二是边疆民族地区的行政带有一定的“自治”色彩,三是“国信而治”。

——摘编自杜家瞩《清朝简史》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秦朝和元朝分别有何创新?
(2)写出材料二中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制度名称。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4)材料四中,西汉设置什么机构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清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管辖?
(5)元朝时,设置什么机构加强中央对西藏的有效管辖?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列举清廷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而采取的措施一例。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对统-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影响?
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自春秋战国以来,虽然经历了几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大一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交通的不便,再加上诸侯国与王室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材料二   秦汉的中国已经凝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了底层;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而在文化发展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清代对蒙藏、回部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设官管理,包括中央派驻的军政长官及各民族的官员,并把各民族官员纳入中央统一的官制体系之中。二是边疆民族地区的行政带有一定的“自治”色彩,三是“因俗而治”。

——摘编自杜家骥《清朝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使“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底层”的政治制度。汉朝什么举措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官制的变化及其作用。
(4)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强化西南边疆管辖而采取的措施一例。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等民族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民族侵入中原,甚至还取代某些王朝;但是,不是中原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以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改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北方边境战争不断”而采取的措施。西汉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能证明“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的史实。游牧民族侵入中原曾建立了哪些统一王朝?他们开创的什么制度能证明其“完全中国化”?(任举一例即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统治者在东南地区“因地制宜”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政府派驻西藏、新疆的最高行政长官分别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