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20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对耕作方法的改进起很大的作用。有了铁犁铧(翻土农具),必然要用畜力来牵引。商鞅变法后,秦国也普遍使用牛耕。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人类生产经营方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生产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的规则及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   的进步为国际资本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全 球性的国际金融市场网络已经形成。

——摘编自黄光耀《三次科技革命与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 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新华社北京2024年4月8日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以上三幅图片场景按出现时间先后正确排序,并选择其中一幅图片,结合史实说明图片场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综合以上材料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北京东城·一模
知识点:铁犁牛耕的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同时,生产关系必须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1998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已从最初的76个增加到132个,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加入了该组织……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化”、“好莱坞文化”、“迪士尼文化”、“商业连锁”等风盛行。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生产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的规则及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的进步为国际资本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市场网络已经形成。

——摘编自黄光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新华社北京202448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并说出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了大一统的结构体系。在应用上,学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很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最终没有形成近代科学。

——摘编谭周性《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19世纪第二次20世纪(二战后)第三次20世纪末
世界工厂英国美国日本
特征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中心
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分散化

——摘编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成为“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

材料三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新华社北京2024年4月8日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提出建议。
生产力包含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生产关系是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革新】

材料一   在18世纪末期,英国的商人们与新兴的制造商们一道将资本投入到生产工序重组过程中去……制造商们获得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并且对它们进行大力整合,随之而来的就是机器带动的纺轮、动力织机和工厂体系。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它在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一改前代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的缺点。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什么生产工具?并结合所学,指出促进“生产工序重组”的动力装置是什么?
【方式转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人类生产经营方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以上三幅图片场景按出现时间先后正确排序,并选择其中一幅图片,结合史实说明图片场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所有制变化】

材料三

(3)结合所学填写,在材料三中①②处分别填上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的相关事件。

材料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24年4月8日电

(4)根据材料四,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并概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性。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