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80
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围绕这一主题,某校同学对长城进行研究。
任务探究一【长城修筑和长城作用】
时代

史料内容

摘自文献



战国

“赵武灵王变俗,穿胡服,习骑别,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

代阴山下,至高朗为塞。”

《史记》

秦朝“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表万馀里。”

《史记》



秦朝

(秦)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

但是对保护北部边疆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也起了积极作用。
晁福林主编《中国
古代史》(上)
任务探究二【长城精神和长城力量】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有采国歌的发展历程:

历史时期

主要由料

文献来源

近代后期《义勇军进行曲》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电影《风云儿女》 的主题曲,由田汉作词、轰耳作曲。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   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义勇军进行曲》以铿锵有力的词句伴着雄壮激昂的旋律,唱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强烈心声,激励着中华儿女挺起脊梁、众志成
城,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


均摘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的说明
——2017年6月22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 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
1949年9月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决定,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
歌。
2017年6月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任务探究三【长城保护和长城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秦朝修筑长城的条件和历史作用。
(2)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时期“长城”蕴含的价值。概述《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的时代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长城地保护和研究的价值。
2024·广东深圳·一模
知识点:秦北筑长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近代音乐和美术成就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材料一:长城的修建

相关史实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沿战略要地修筑长城,其中齐长城西起济水,东至大海。
②秦统一后,在战国长城的基础上继续修建。秦长城西起临洮,后向东北延伸至黄河南岸,又由黄河以北阴山延伸至辽东。
③西汉反击匈奴后,在河西走廊一带新筑长城。

材料二:清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日益巩固,长城的军事功能日趋弱化。清政府鼓励垦边耕种,很多内地百姓在长城关口开垦定居。清政府在长城关口设立驿站,使得中央能够及时将政令传达至北方各部,促进了长城南北的联络和融合。蒙古诸部出入中原皆需经长城关口,互市贸易就在长城关口或其附近开展,全国贸易网络正在形成。

——摘编自邓涛《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

材料三:

1917年后,长域被广泛使用为国货商标,以长城屹立不倒的形象誉为产品的牢固可信,上图为当时的“长城牌”号码机广告。1933年,《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上图为聂耳1935年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手稿,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被传唱到大江南北。

材料四: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北京市公布《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指出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1)指出材料一表格中的史实在地图中所对应的地区。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修建长城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说明“长城是清代民族融合的纽带”。
(3)依据材料三,指出长城在近代被赋予的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4)作为北京市民,针对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的建设,谈谈你的建议。
长城不仅是一座绵延万里的世界著名古建筑,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长城的修建】

材料一

【任务二:长城的力量】

材料二   《长城谣》1937年10月24日在刊物《战歌周刊》上发表。后经周小燕的深情演唱,在海内外广为传播,激起了广大民众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大家踊跃捐款、捐物,参加抗战。

——摘编自百度百科

             《长城谣》简谱图片

【任务三:长城的价值】

材料三   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生死存亡、构建文明发展秩序、文明发展和延续三大基本问题。长城存在的价值,与解决这三个问题息息相关。中国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中国古代持续地建筑和使用长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耕民族的生存问题。古代中原地区,农业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在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长城又规范、协调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减少了双方发生战争的次数。长城地区农牧民族有序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各民族团结融合,强化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1)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这一时期修建长城的目的。与战国时期相比,秦朝时期的长城有显著变化,请据图分析变化的原因。
(2)请根据《长城谣》的创作背景,分析歌词中“新的长城”的含义。《长城谣》的演唱情绪要求“苍凉、悲壮”,请根据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请从两个角度作答)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
A.中国古代修建长城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关。
B.长城发展史就是一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不断战争的历史。
(4)请根据材料三,概括长城在解决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三大基本问题”上作出的贡献分别是什么?
近代以来,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材料四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讲话全文》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的名称?   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能体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侵华事件有哪些?(举一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在长征中召开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4)根据材料四回答,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重大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