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40
中国在古代曾取得辉煌的科技成就,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外对圆周率的探索

时间

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5 世纪

公元前2 世纪

3世纪

5 世纪

15世纪

地区

古埃及

古印度

古希腊

中国

中国

阿拉伯

人物

——

一一

托勒密

刘徽

阿尔·卡西

成就

3.16049

3.0044

3.1416

3.14

3.1415926<π<3.1415927

3.14159265358979325

——整编自魏晓妮《历史上对圆周率的探索》

材料二   沈括的主要科学成就

领域

成就

天文历法

于1074年修成奉元历;第一次从理论上推导出冬至日、夏至日一天的长度不相同;用实验方法演示了月亮盈亏现象

数学

针对垛积问题,创立了一个正确的求解公式; 推导得出求弓形弧长的近似公式

物理

发现磁偏角现象,比西欧早400年左右; 用纸人做共振现象实验,比欧洲类似实验早几个世纪

地学

以泥沙的淤积作用正确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

药物学

编成《良方》一书,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荷尔蒙制剂的制备方法

——整编自杜石然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材料三   他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科学活动,特别是在天文历算和农田水利两个方面……徐光启一方面融会中西双方的科学传统,一方面又从思想理论上总结他本人的观察和实验,这使得他的科学成就和思想成就突破了前人而达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例如关于几何学,中国自古以来虽然也有一些片断的零星知识,但从来没有过演绎推理的体系。徐光启译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在我国思想史上是一个创举,它不但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而且开辟了一种与中国历来传统大不相同的演绎推论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有清一代的科学家。这一演绎的思维方式和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在一起,构成为近代早期两种基本的思想方法。

——何兆武《略论徐光启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1)阅读材料一,写出①代指的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在圆周率探索中取得的成就。
(2)阅读材料二,概括沈括科学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宋代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徐光启在农田水利方面的成就。徐光启能融合“西方科学传统”得益于哪一世界大事? 概括徐光启在中国科学思想史上的地位。
2024·广东广州·一模
知识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沈括和郭守敬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习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科技助推社会发展,创新铸就民族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   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没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廉、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四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材料五   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大飞机、中徴子振荡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领域持续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5%

——《把握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2)据材料二指出3-15世纪和15世纪后两个时期,中西科技成果的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说明15世纪后西方科技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4)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5)材料五体现了现代中国科技迎头赶上,正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世界文化的交流促成了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①、中国的②和长江流域、南亚的③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发祥地。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源性,各大文化区域的文明成果多姿多彩,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特点。

——整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初中历史课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中的①、②、③处填入相应的内容。请根据材料指出人类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和前4世纪,希腊人把外来文化因素和他们自身的文化特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希腊古典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纯粹以人类推理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希腊的文化特征也深刻地影响了地中海地区和西欧的艺术、文学以及道德思想。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据材料二,指出希腊古典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三   来自初中历史课本的摘抄笔记(二则)

笔记一: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其统治者重视知识,重金延揽翻译人才,把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在吸收和消化古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特点,逐渐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人在保存、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笔记二:唐朝时,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出的遣唐使人数众多,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13世纪时,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先后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波斯、欧洲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3)请结合材料三,围绕“文化交流”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文明的交往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被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再次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西欧。

——摘编自《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预示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来临……这些世纪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全球性关系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紧密起来。因此,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欧洲也受到新的全球性经济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编自陈钦庄、计翔翔等著《世界文明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分析“全球性经济”是如何影响欧洲的?
(3)材料三中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共同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