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3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跨越高山深壑、飞越海洋沙漠,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铺展。

材料一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该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杀,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抗礼的对立气氛。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本人曾直言不讳警告西欧,“对任何投票选举共产党掌权的国家,欧洲复兴计划所规定的援助将立即停止”,“马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时任美国总统物别顾问克利福德就说过,“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圈”。即便是对西欧国家,“马歇尔计划”在援助中也附加了很多不平等条件,埋下了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钉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02月13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国内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并概括马歇尔计划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探究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应扮演的角色。
2024·河北保定·一模
知识点: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了中国新政府将不承袭国民党政府与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是在美苏冷战的国际环境中诞生的,而美国在中国内战中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基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一系列现实考虑,毛泽东随后又提出“一边倒”的方针,明确宣布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

——摘编章百家《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与经验》

材料二   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赞成反对弃权
1961年十六届384830
1964405713
1965474720
1968445823
1970514925
1971763517

——韦展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斗争实录》

材料三   新时期,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新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1年的表决较之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提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目标,并概括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困扰。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2)材料中的“共同货币”指的是哪一种货币?根据材料说明“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一带一路”(英文:TheBeltand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3)依据材料说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目的是什么?概括指出我国应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五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持久繁荣的宏伟愿景……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理念赢得世界认同,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中国谋,也为世界谋,奏响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汇聚起和平发展的磅礴力量!

(4)依据材料指出中国为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贡献了什么新理念?

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和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华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此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外交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三: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摘自《尼克松园忆录》

材料四:“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扬平等互利的好传统,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一带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沿线各国完全根据本国利益参与进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外交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并说明此外交原则对处理国际事务关系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如识,指出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井说明取得这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带路”与“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的区别所在。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旧中国传统外交相比,新中国外交有何新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