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算筹是中国古代用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数与式演算的一种工具。它最初是小竹棍一类的自然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计算工具。在算筹记数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十进位制。算筹在我国使用了两千多年,作为计算工具解决过一般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问题,也解决过至今闻名全球的中国古典数学问题。

——摘编自张彩霞《中国古代的计数艺术—算筹》

                                   算筹的摆放样式

材料二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古印度。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到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

——摘编自王启明《数字“0”与印度文化》

                  阿拉伯数字记数符号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种成就的相同之处。
(2)中外古代数学成就辉煌灿烂。请再举一例古代数学成就并说明其价值。
2024·河南开封·一模
知识点:《九章算术》“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编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成为古今文明交流互鉴的途径和纽带。

材料三   2019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等4点主张。而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则发表“文明冲突”的谬论。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代表名称。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孕育的法律文明成果是什么?
(3)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4)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古代印度河一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