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1
一部中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唐朝周边地区,生活着许多民族,有的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唐初,太宗派大军袭击东突厥,在当地设置都督府进行管理。…南诏建国后,与唐朝有过摩擦和战争,后来双方在点仓山会盟,南诏归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

——摘编自《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材料二:

盟约一:宋朝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沿边州郡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对方逃亡盗贼。双方不得修筑城堡,改易河道。此外,宋辽互称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双方使者定期互访。

盟约二: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岳飞纪念馆,位于杭州城西北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是历代人们凭吊、瞻仰岳飞的纪念场所。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1)材料一中“当地设置都督府”指的是哪个机构?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周边民族采取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内容,指出“盟约一”所指的盟约名称。概括两个盟约有哪些共同点。(至少写出两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后人纪念岳飞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3-24七年级下·山东青岛·期中
知识点:唐与吐蕃唐与东突厥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南宋的建立与岳飞抗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我,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问题
(1)材料一中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在与吐蕃交往中,他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笕(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中国通史》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积极影响?宋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国策有关?

材料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3)材料三中“靖康耻”指什么历史事件?“胡虏”指哪个民族?

材料四: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全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中国史纲要》


(4)材料四中“和议”对当时中国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称作什么

材料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5)据材料五,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和台湾地区?
(6)概括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