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58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材料一   在地方上,秦实行①____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初,曾在各地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诸侯国与中央形成了严重的对抗,以至演变为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听命于朝廷,诸侯王的行政权被剥夺。同时,颁布②____,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说说两项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拓跋鲜卑仿魏晋以来的官僚体制,陆续吸收汉族士人进入北魏政权,并极力弘扬、发展儒学。唐朝“洛阳家家学胡乐”,制契丹文字,尊孔子,推动文化发展。自辽太宗后,辽朝开始采用中原的制度、文化、礼仪等,开始进行汉化改革,如施行三省六部制,推动了金朝文化的发展。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中强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整理自冉诗泽等《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大一统思想在少数民族中的实践研究》

(2)概括材料二中民族交往的内容。

材料三

时期史事
元朝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置土官(也称土司,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西藏地区宗教领袖之一)为帝师,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明朝设置礼部、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各级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
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西藏地区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内蒙古实行盟、旗制,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按传统制度统治的权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明、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共性。结合所学,列举清政府加强边疆管辖的其他史实。
(4)结合所学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4九年级下·北京·专题练习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夹广网《丝路遗产》

材料三   


                  明太祖朱元璋像                                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诗,结果他被斩首…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材料五

时期史事
元朝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置土官(也称土司,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西藏地区宗教领袖之一)为帝师,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明朝设置礼部、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各级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
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在西藏地区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内蒙古实行盟、旗制,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按传统制度统治的权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及共同的影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采取了什么举措;造成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除此之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5)依据材料五、概括元、明、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共性。结合所学,列举清政府加强边疆管辖的其他史实(至少3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编教材中关于我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内容(部分)

途径或类别

教材内容要点

制度建设

秦朝至明清时期,历朝历代治理民族地区的政策和制度等;
少数民族政权“行汉法”;孝文帝改革;十六国北朝统治者使用中原统治方法;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元朝“行汉法”;清朝沿用中原历代王朝制度。

人口迁徙

秦朝迁徙六国豪强到巴蜀等地;东汉时,南匈奴内迁,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方人民南迁;唐朝时,回鹘人部分内迁与汉人融合;金朝将女真人迁入中原;元朝时,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通婚

西汉与匈奴和亲;魏晋南北朝至元朝时期,各族通婚情况;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和亲。

——据部颁统编教材整理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投入抗战。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等积极投身各种抗日团体和抗日义勇军。东北、华北等地的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先后成立了蒙边骑兵、蒙汉同盟军、蒙汉抗日游击队等,对日开展武装斗争。西藏宗教领袖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和第十三世达赖喇麻通电全国,声讨日本侵略罪行。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各族人民派起了大规模募捐活动,支援抗日前线。壮族、苗族、瑶族、仫佬族、京族、黎族、布依族、水族、高山族、畲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参加了抗日斗争。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自习近平201710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行汉法”的典型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时期加强边疆地区管辖的具体史实。
(3)根据材料二反映的史实,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题。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所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名称。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呈现不同的特点。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唐蕃交往】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一例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史实。
【元朝融合】

材料二: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极大的促进了边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发展。而民族融合和各族人民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改变了宋、辽、西夏、金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情况,过去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的民族融合产生的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时期产生的新民族。
【满清一统】

材料三: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在边疆治理方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为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