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受封对象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材料二:嬴政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此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统一岭南。

——据林若初《秦始皇全传》

材料三:……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所产生的政治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什么?材料涉及了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
(3)根据材料三,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统治者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3-24七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
知识点:分封制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王国问题的解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王灭商后,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分封制与宗法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公革新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2)结合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列举两例)

材料三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3)根据材料三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4)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指出统治者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二:……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材料三: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2)据材料二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所学回答,秦始皇、汉武帝在监察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