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4
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出现两次高潮: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这两种文化传播过程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等

材料二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极其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到了“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之后多元文化逐渐融合而形成统一的汉文化。汉文化也有其开放性,印度佛教的传入并在中国得到广泛而久远的传播就是明证。元朝和清朝都是由与汉文化性质相异的文化主体统治的朝代,这两个朝代都经历了异质文化内互相并存到逐渐互相融合的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文化的开放性更其明显,而且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中华文化的开放性越来越强烈。

——摘编自《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1)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回答:列举宋元时期我国传入欧洲的科学技术成就两例,并指出“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述史论结合,有标题、有结论、逻辑严密;100~200字。)
2024·广东清远·一模
知识点:佛教的传入及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发明与使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出现两次高潮: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这两种文化传播过程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等

材料二: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极其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汉文化也有其开放性,印度佛教的传入并在中国得到广泛而久远的传播就是证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文化的开放性极其明显,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中华文化的开放性越来越强烈。

——《中国文化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形成于秦汉时期的哪一道路是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重要通道?
②材料一中列举的欧洲向中国学习的科学技术中,哪一项在推动欧洲社会步入近代的过程中有重要影响?
③明朝末年的哪一部重要的科学巨著能体现“西学东渐”的影响?
④根据材料一归纳“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共同点。
(2)材料二认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典型特征?
(3)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请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的理解。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出现两次高潮: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鸦片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这两种文化传播过程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等


(1)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列举宋元时期我国传入欧洲的科学技术成就两例,并从材料中指出“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共同点。

材料二   成祖命中官……往便。自一四0五至一四三三,三十年间,凡七奉使,三擒番长。后来奉使海外的,无不盛称和以眩耀诸国。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我国哪个朝代?

材料三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实行的哪项政策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这项政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在对外交往方面应如何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它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   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 45396%

——摘编自(英)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材料三     “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出现两次高潮: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这两种文化传播过程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的表现。
(2)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指出公元1501~184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呈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东学西渐”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的推动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