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4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到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从政策和技术的角度分析宋朝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下图为发生于1405——1433年对外交往的史事。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4·湖南益阳·模拟预测
知识点: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海外贸易的兴盛(宋)郑和下西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图2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图3

材料四   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场多边会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图1和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3)材料三中图3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根据材料四,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那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宋元时期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材料三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举出一例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一个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并指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哪一个城市被称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之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和技术的角度分析宋朝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远航的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