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某班以“中华文明·光耀世界”为主题进行任务式学习,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之光】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科技之先】

材料二   两宋时期的发明


【文学之美】

材料三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和叱咤风云的气魄。明清之际的文学继承了宋代风俗文化的特点,明代的《宝剑记》《浣记》等,充斥着愤世、怨世情。汤显祖《牡丹亭》的主人公社丽娘是追求美满爱情、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清代的《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是讽刺巨著:《红楼梦》是古代小说的最高峰。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任选一项发明,写出名称并说一说对世界文明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文学作品内容的主要特点。
23-24九年级下·江苏苏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孔子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红楼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儒家思想发展历程(部分)

时期

概况

春秋时期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战国时期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西汉时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据部颁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整理

材料二:《蒙娜丽莎》是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之所以不朽,是因为这是第一幅把“人”回归本体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展示的是人们对“人”作为人从内心世界到外部生活的一种满足或者期望。它诉说着欧洲人对自然与自身认识的理性态度与求真欲望,成为一段历史的符号,是人类艺术史和人类自身解放的里程碑。

——摘编自陈铭溪《蒙娜丽莎与文艺复兴》

          《蒙娜丽莎》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历程(部分)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春秋时期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蒙娜丽莎》反映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还体现在哪些作品中?请举出一例。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社会思想的进步,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看法明确,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道核心内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孝道思想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孝”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子女赡养父母作为“孝”的基本内容而得到普遍认同。“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得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中国传统养老不但注重物质奉养,还要顾及精神需求。《礼记》记载:“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外,历朝统治者都对家庭养老格外关注,经常对年长者需要赡养的家庭给予经济补助、减免赋役等方面的扶持。

——摘编自刘勇《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养老文化的特点。

材料三立身行道,始于事亲。上下无怨,不恶于人。

孝无终始,不离其身。三者备矣,以临其民。

以孝事君,不离令名。进思尽忠,义则不争。

匡救其恶,灾害不生。孝梯之至,通于神明。

——(西晋)傅咸《孝经诗》(二章)

(注:傅咸《七经诗》首开集句诗的集句模式,集句诗,又称集锦诗,是从现成的诗篇中,分别选取现成的诗句,再巧妙集合而成的新诗。)


(3)指出材料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孝道文化有何史料价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