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
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材料三

影响统一的因素解读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相类似,交通相对便利,有利于统一;地理环境差异大,交通不便,影响国家统一
人口迁徙大量的人口迁徙,文化认同和血肉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为统一的中国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础
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中国基本农业区内,交通越便利,手工业和商业越发达,地区间的依赖性越大;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越分离,统一的因素越大
文化与制度
文化和制度的一致有利于产生比较一致的国民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时因地制宜的制度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个人与阶级、阶层的作用个人与阶级、阶层在推动和维护国家统一中发挥积极作用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建立“大一统”政体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熙皇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并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
(3)任选材料三中影响统一的一个因素,自拟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24九年级下·广东惠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清朝前期的疆域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敞。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摘编自《清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都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概括“秦并海内”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的主要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贯穿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封二年(汉武帝时期),天子发巴、蜀兵……临滇……滇王离难(离开)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

——《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之印,由汉武帝颁发给边陲属地首领,印章形制属于列侯的规格。1956年被发掘,现被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材料二   唐朝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作为一个开明的政治家,他基本上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作一家,他……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很少动用武力,而是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和亲政策……他反对华夏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奴役,主张一视同仁,坚持“朕独爱之如一”政策……一律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对于征服或主动降服的少数民族地区,朝廷在那里设置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所谓羁縻府州,由原来的少数民族官员担任官职,体现了民族自治色彩。

——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

材料三   葛剑雄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影响统一的因素解读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相类似,交通相对便利,有利于统一。地理环境差异大,交通不便,影响国家统一。
人口迁徙
大量的人口迁徙,文化认同和血肉关系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为统一的中国提供了人力、物力基础
生产方式与经济水平
中国基本农业区内,交通越便利,手工业和商业越发达.地区间的依赖性就越大;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越分离,统一的因素越大
文化与制度
文化和制度的一致有利于产生比较一致的国民心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时因地制宜的制度更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个人与阶级、阶层的作用个人与阶级、阶层在推动和维护国家统一中发挥积极作用
(1)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
(3)任选材料三中影响统一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其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此四者乃此期间中国民族所共同完成之大业……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秦人“为中国民族之转成”所作的贡献。湖南湘西龙山县出土的哪一文物能为研究秦人历史提供珍贵的史料?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熙帝认为“守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乾盛世时期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史实各一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