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危机,不畏艰难、前赴后继,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下表是1927-1937年间中国革命先后遭遇的危机。写出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危机的主要史实。
危机应对危机的主要史实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7年,共产党人进攻长沙等大城市的计划受到挫折
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导致红军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损失惨重

材料一   通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期间,八路军、新四军以不足全中国抗日兵力6.7%的力量,抗击了45.9%的侵华日军,毙伤了110万的日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2)据材料一、概括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的主要表现分析材料二并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主要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艰难严酷的环境中,能够从弱小并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23-24九年级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知识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遵义会议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了新的征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   抗战期周,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材料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的对外战争的胜利。由于中华民族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中重要的一环,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中国人民的奋斗最终取得了成效:中国救回了曾被日本侵占的东北和台湾,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常任理事国,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所以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基。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出路”指的是什么道路?1927年后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哪里?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
(3)材料三中“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两个主要特点。
(4)材料三提及的“抗战期间”中,中国共产党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的胜利,在敌后根据地采取了怎样的土地政策?有什么作用?
(5)根据材料四,归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抗战期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共军民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敌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时间轴中1919年与1921年发生的两个事件分别是什么?在1928年这一情景发生的地方,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一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战略转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这一态度在哪次会议后得到了改变?
(3)材料三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两个主要特点。
(4)从下表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与材料四的一则材料相对应,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研究主题和材料)
研究主题1研究主题2研究主题3
长征的重要转折长征的革命精神长征的海外传播

示例:
研究主题:长征的重要转折             选择材料:③
理由:档案中遵义会议的决议内容和中央的相关文件,证实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   抗战期间,中国以伤亡3500多万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寇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战场还牵制了日军近80%的兵力,对日寇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1)材料一时间轴中1921年发生的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28年这一情景发生的地方,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一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纠正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共产党召开了哪一场重要会议?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会议后中国革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