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材料二   毛泽东评价唐朝一位皇帝:“她的确是个治国天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   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五   在返日留唐的学生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华浸染,他们吟唱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服唐服。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六   (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黄河流域尤其严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材料七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八   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邱立坤《知道点中国历史》

材料九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北宋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十   宋仁宗曾下诏保安军、戎军每年自西夏“各市马千匹,博买羊一万口”,对西夏影响极大。同时,宋朝的茶叶、瓷器、丝织品以及《尔雅》《中庸》等书籍也大量传入西夏。

——《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位皇帝是谁?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
(2)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谁?她大力提倡科举,请举出她完善科举的一项措施。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也被尊称为?
(4)依据材料四,指出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文成公主入藏有关的绘画作品名称及其作者。
(5)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浸染主要得益于哪些人群?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举出一例唐朝时中日交往的史实。结合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请你为当今中国对外交往提出合理化建议。
(6)依据所学知识,按顺序写出“五代”指的是哪五个割据政权。“五代十国”的实质又是什么?
(7)材料七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在互相牵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在此基础上宋朝又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8)材料八主要叙述了宋朝的一项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项政策的具体表现。
(9)依据所学知识,指出“1005年的协定”指什么?依据材料九,概括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看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不得照搬原材料)
(10)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23-24七年级下·山东枣庄·阶段练习
知识点:武则天玄奘西游北宋的建立与统治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1)依据材料一,指出隋炀帝有哪些压迫农民的史实?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

材料二: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文成公主入藏有关的绘画作品名称及其作者。

材料三:(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黄河流域尤其严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3)依据所学知识,按顺序写出“五代”指的是哪五个割据政权。

材料四: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4)材料四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在互相牵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在此基础上宋朝又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材料五: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北宋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5)依据所学知识,指出“1005年的协定”指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黄仁宇先生对“1005年的协定”的看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不得照搬原材料)

材料六:岳飞受到陷害,惨遭杀害。事发后,杭州城有一位卖油炸饼的小摊贩憎恨秦桧这对贼夫妇,就用面团捏了两个面人,代表秦桧和王氏,再把他们捏在一起,下油锅炸熟。他高声叫喊:“来,来,大家来吃‘油炸鬼’,吃掉这对害人的狗男女!”“鬼”与“桧”谐音,“油炸鬼”影射秦桧。市民纷纷前来购买,个个拍手叫好。很快,这个小吃传遍全国,并流传至今。


(6)据你所知,材料六中的小吃指什么?市民纷纷前来购买反映了人们对岳飞的什么感情?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人们对岳飞怀有如此感情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七: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7)依据材料七,概括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八: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市,是主要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8)依据材料八,指出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九: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元史·地理志》


(9)材料九反映出元代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有何创新?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山东在当时属于哪个机构管辖?当时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材料十:《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0)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十中①和②分别指哪个政权?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我国古代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维护国家统一,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

材料二: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册封,南诏王曾多次派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

——摘转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材料四:建国初期,宋太祖将政权、财权和兵权全部收归中央。以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相权、军权。任命文官代替或将出任地方长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陈二力《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与文官政治的形成》

材料五: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知州)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六: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帝、唐、宋为盛,咸不递元…若元,则起朔漠,平西夏,灭女真,定南诏,遂下江南,行中书省十有一…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七:清朝治理疆域的部分措施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②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③先后册封藏传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封号。设置驻藏大臣。
④先后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南北统一”?他初步开创了怎样的选官制度?“南北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促进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的典型事件一例。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回答两种即可)。
(3)材料三中的“上”指的是唐朝的哪位皇帝?他统治前期出现的“天下大理”的局面史称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北宋政治的特点。
(5)材料五反映了宋朝哪两个地方官职之间的权力在互相牵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在此基础上宋朝又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6)材料六反映出元代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有何创新?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山东在当时属于哪个机构管辖?当时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7)根据材料七,完成以下知识结构图。(西北、东北、东南地区写序号)
清朝的边疆统治措施西北:________共同作用:
东北:_________
西南:_________
东南:_________
(8)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学生应如何维护国家统一。(不少于20字)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文明又离不开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的交流】

材料一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试举例说明。
【工具创新】

材料二: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有着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2)结合上图列举唐朝时期发明的两项生产工具。
【宋的交流】

材料三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3)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对外贸易的港口有哪些?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制度创新】

材料四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初设通判的根本目的何在?
【文化创新】

材料五   在这几个世纪中(宋代),许多学者撰写的各朝历史内容全面;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量涌现……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出现的新体诗歌形式是什么?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至少举出两名)
【明的交流】

材料六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横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非《亚洲史》


(6)材料六中明朝的“海上远征”是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政府推动这一事件主要目的。
【清的交流】

材料七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7)材料七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8)综合上述材料,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