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6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中国”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1999年的中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表现。

材料二: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使多少爱国志士为此抱恨终天。这次抗战却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2024·山东聊城·一模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五四运动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 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使多少爱国志士为此抱恨终天。这次抗战却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