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1953年农、轻、重比使(%)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1)从材料一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规划的?

材料二: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大代表。人们把选举的日期当作节日,张灯结彩,庄严隆重地行使怕选举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

(2)依据材料二,指出空前规模的基层选举是为哪一会议的召开做准备?这次会议通过了哪一法律文献?

材料三: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在城市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回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措施的实质是什么?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项创举是什么?

材料四: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8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路线的指导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材料五: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挥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5)材料三中的现象出现在什么特殊背景下?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什么问题?
23-24八年级下·山东临沂·阶段练习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文革造成的破坏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52.843.54.5
轻工业29.629.212.8
重工业17.627.325.4

材料三: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 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19.11.50.771.86.9
1956年32.253.47.37.1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严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1958年6月21日社论指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8月3日社论指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材料一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哪一年制定的?从土地所有制方面来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规划的?
(3)材料三所示国民经济发生变化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实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路线的指导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5)综上所述,你认为经济发展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完成于何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实质。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哪些失误?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4)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土地所有制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三   1952年和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材料三所示国民经济发生变化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材料五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责任明确。

——改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什么优点?
(6)综上所述,你认为经济发展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