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7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对外交往发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所示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才出现材料所述“天下大捻”的景象?

材料三   (如图)



(3)根据图三所知,唐朝对外交往有何特点?唐朝对外交往空前活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唐朝的“这样一群人”“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23-24七年级下·山东济宁·阶段练习
知识点:陆上丝绸之路贞观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玄奘西游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代中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他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榜葛剌,国王派大臣帅几千人马到港口迎接,并陪到王宫,双方互赠礼物后,国王设宴招待.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四: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1)请根据图1和图2,指出“这一群人”中的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哪一史实?说出该主要人物和他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为何逐渐衰落?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630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位时期,开创了唐朝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请写出材料二中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3)材料三中,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三中的“公主”是指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开明使唐朝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唐文化远播于世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文明吸收了发展营养,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与日本交流的典型事例两例。

材料二: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2)写出材料二中,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由此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材料五: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