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利,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而汉武帝则采用了儒家思想为主的统治思想,如节用裕民、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宽猛相济等。

——摘自白岩《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是西周的哪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时期的地方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思想领域采取的政策。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主题加以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少于100字)
23-24七年级上·云南昆明·期末
知识点:分封制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制度的实行,使得政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畅无阻,提高了行政效率,把全国划分为各级行政区域,且各级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免,保障各级权力可以一统于皇帝本人。

——摘编自刘明辉(试论“一”政治思维对秦帝制初创之影响》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政治体制上,采取“郡”、“国”并存的折中办法。在规格和权力上,“封国”高于“郡县”。封国既有政治地位,也有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欲望遂一天天提高,离心力逐日增加。

材料三:“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摘编自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简述实行郡县制度产生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郡的行政长官被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王朝分封产生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改变与匈奴关系”方面的实践活动。根据材料三,简述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历代王朝在治国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秦始皇对地方管理制定的制度有何影响?

材料二   西汉时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了扭转这一局势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如图所示

(3)材料三图示反映了唐朝在政治上实行哪一制度?

材料四   宋初统治者削弱相权,以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材料四中的“宋初统治者”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为“掌控财权”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材料五   在中央,分别设立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全国军事事务、监察事务的机构……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分别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材料五反映的元朝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请分别举出元朝在台湾地区和清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或官职的名称。
(6)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治国理政方针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