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8
同学们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时空定位】

(1)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上面时间轴中的哪两个阶段?(写出对应字母符号即可)
【经济发展】
   
图1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2 山西浑源出土战国牛带鼻环尊
(2)上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什么变化?
【政权争霸】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3)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思想活跃】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道家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顺应自然;保持独立人格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仁”;以德治国
孟子“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4)结合所学,把表格内容补充完整。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
【社会变革】

材料: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5)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中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写出一点即可)
(6)评判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依据,而在于变法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商鞅因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加以说明。
23-24七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
知识点:王室衰微铁犁牛耕的使用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大意:平王在位时,周王室衰败,诸侯强大之国吞并弱小之国,齐、楚、秦、晋开始强大,政令往往出于称霸的君主。)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政局特点?“诸侯”的产生来源于西周的哪一制度?请你写出划线的诸侯国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霸主(至少两位)?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大意:商鞅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处罚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论功行赏,不偏袒自己的亲信。)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的改革发生在哪一年?这次改革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如图



(3)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材料三图中的人物是战国时期两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他们的核心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①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________
②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