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子百家(部分)

代表人物主张所属学派
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家
孟子儒家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道家
韩非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根据材料一,简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将材料二补充完整。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
23-24七年级上·河南商丘·期末
知识点:老子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总有一些思想,在历史深处闪闪发光,照亮我们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围绕)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   赏莫如厚(厚重)而信(诚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严厉)而必(做到)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保持其一贯性),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学派的思想主张(部分)

学派主张
道家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家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法家法不阿贵(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局面”在历史上的名称。概括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这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给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治国建议?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的主张。结合所学,判断其学派。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谈谈你支持的学派并说明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