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实行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军事长官称为郡尉,并设郡监主管监察。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县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则称县长。县令(长)主管县内政务,同时设县尉主管军事。那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此外,县下设乡,乡下设亭,亭下设里。乡设三老,分别为有秩、啬夫、游徽,分掌地方教化、诉讼、赋税等事务。

材料二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颁布法令,削弱地方封国割据势力,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三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南宋诗人陈亮亦称“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摘编自臧嵘《关于光武中兴》

(1)根据材料一,写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及目的,并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2)“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汉高祖推行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时期采取的哪些举措促成了“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4)秦汉时期,在军事上共同面对的是哪一少数民族的侵扰?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王国问题的解决光武中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实行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军事长官称为郡尉,并设郡监主管监察。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县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则称县长。县令(长)主管县内政务,同时设县尉主管军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此外,县下设乡,乡下设亭,亭下设里。乡设三老,分别为有秩、啬夫、游徽,分掌地方教化、诉讼、赋税等事务。

材料三: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颁布法令,削弱地方封国割据势力,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四:

秦朝汉朝
思想焚书坑儒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统一政权的精神支柱。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改革币制,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大败敌军,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敌军的战争,获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乱象的相关制度。
(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及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
(4)材料四表格中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是什么?秦朝统一后的货币名称?秦汉共同面对的“敌军”是哪一少数民族?
(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

到汉武帝后期,盐铁专卖已经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决了武帝时面临的财政危机。盐铁专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豪强望族对黎民百姓的肆意兼并蚕食,桑弘羊称盐铁政策“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

——摘编自刘再起《汉代盐铁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经济政策的启示》

材料三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南宋诗人陈亮亦称“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摘编自臧嵘《关于光武中兴》

材料四   “夫农,天下之本也。”这是汉文帝的名言,也是他的行政宣言,他多次下诏,劝课农桑,鼓励生产,亲自参加农耕活动,命皇后养蚕,垂范天下。为了恢复生产,文帝十二年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干脆免除天下田租,直到景帝三年才复收,此后维持在三十税一。一系列宽松的赋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了景帝后期,粮仓里的储粮陈陈相因,流出仓外,府库的钱太多,堆积多年,以致穿钱的绳子烂掉。因此,盛世无一例外都是历史上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的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摘编自赵威《中国古代的治世》


(1)材料一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作用。
(2)材料二图中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时期采取的哪些举措,促成了“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名称。
(5)阅读材料四,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帝将田租税减到“三十税一”,甚至连续全年免田租,以鼓励农民重回田地,从事农业生产。景帝也规定“不受献,减太官”“省徭役”。文景均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仁政,保证了政策的持续性,百姓受到感化,自其力,勤于耕作,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摘编自黎芸《析文景之治》

材料二:到汉武帝后期,盐铁专卖已经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决了武帝时面临的财政危机。盐铁专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豪强望族对黎民百姓的肆意兼并蚕食,桑弘羊称盐铁政策“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

——摘编自刘再起《汉代盐铁政策对我国现阶段经济政策的启示》



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

材料三:《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南宋诗人陈亮亦称“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摘编自臧嵘《关于光武中兴》



东汉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图中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的货币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产生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图中①地的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时期采取的哪些举措,促成了“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上述统治者的国家治理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