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对待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每个人都应该坚持文化自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广阔心胸海纳百川,开拓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

——《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材


(1)材料一中的“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哪一本书里面?依据材料一,分析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往来的大动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的名称。请举出一例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物品。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3)材料三中提到《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什么?与他同时期的另一位名医创编出什么,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23-24六年级上·山东威海·期末
知识点:老子陆上丝绸之路张仲景及医学成就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有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一部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材料二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材料四   在2022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位思想家?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位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这部书”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王羲之的代表作。说一说王羲之书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思想?和他同一时代的另一位名医华佗发明了什么?
(4)材料四中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有何意义?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刻有文字的甲骨

材料二: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材料四: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汉书·司马迁传》


(1)请写出:图1青铜器的名称和图2中国最早文字的名称。
(2)写出图中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汉武帝为加强思想大一统,接受董仲舒建议采取了哪一措施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
(3)材料三中提到《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思想?东汉末年另一位名医华佗有什么重大发明,能让病人失去知觉,然后进行手术?
(4)材料四第一段描述了司马迁的哪一历史巨著?请依据材料写出这部历史巨著的历史地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