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6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作用。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时间

史实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分封制逐渐瓦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各国变法

百家争鸣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国灭掉东方六国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并指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
(2)阅读材料一,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然后提取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观点2:秦朝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宁·期末
知识点:铁犁牛耕的使用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