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完成统一后,当时其统治范围为“东至海暨朝鲜,西起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才能有效管辖这辽阔的国土…汉代诸侯王在王国内有充分的统治权,他们不仅拥有行政权,还拥有财权和兵权,甚至在某些方面“僭(jiàn,超越)于天子”,俨然如一个独立王国。

——摘编自王云度《秦汉时期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探索》

材料二   史料说史

秦半两钱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和汉武帝针对材料所述问题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如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有何影响?
(4)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体现了秦汉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王国问题的解决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奉新的建议,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制半,右半由皇帝实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持,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汉史》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以来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个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间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进议有何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这个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制度是谁创建的?指出他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的。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个治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有何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