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5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汉代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


材料三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四   三国以后,北方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东晋初年,区种法也传入南方,水稻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中原地区许多农作物也相继在江南大量种植,由于耕作技术的改进,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南朝时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几乎遍及江南各地,周围地区的农业生产多受其惠。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五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能促进农产品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有不少是农业资源禀赋比较好的,而且一些具有潜力和优势的产品恰恰是我们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从战略上在沿线国家培育更多的农产品来源地,这对我们国家和沿线国家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中国农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文帝、景帝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汉代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主要是通过哪一通道实现的?它的开通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根据材料五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23-24七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
知识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陆上丝绸之路三国鼎立的形成一带一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受到我们国家的重点关注。回望农耕文明,厚植“三农”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

中国进入铁器时代,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①。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播种工具②。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进灌溉工具,如③。
(1)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   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水利示意图


(2)仔细观察材料二示意图,说出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根据所学回答建成后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文帝重视农业,屡诫百官守令劝课农桑。文帝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材料四   从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大地干戈不息,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北魏统一北方,中原才稳定下来,经济逐渐得以复苏。相对而言,南方一直比较安定,受战争的影响少一些。而北方流民一次次的南下,给南方输送了大批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农具和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些都为南方的开发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南方经济的落后面貌迅速得到改变,赶上并且超过北方。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四,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战乱不休。(     )
B.在北魏的统治下,中原经济逐渐恢复。(     )
(5)根据材料四,分析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何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