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笞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三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朝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材料图A大泽乡起义由_______、吴广领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失败后,项羽等人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项羽在________(战役)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秦朝灭亡后,图B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23-24七年级上·陕西汉中·期末
知识点: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陆上丝绸之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根据下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注意到中国汉朝时期,在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以及中国与南亚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形成了一条交通路线。这条路线是从中国的中原地区,经中国西北,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和欧洲的古代交通线。



请回答:
(1)材料中“这条路线”在中国的起点在哪里?曾为这条道路的开辟做出重要贡献的是谁?
(2)为加强对沿路相关地区的经营,西汉政府在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设置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令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有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

材料三:2014年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设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将为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4)根据材料三,概括总结我国设立丝路基金有什么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下图为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三   汉为发展同中亚、西亚各国的交往,修筑了令居(今甘肃永登)以西的道路,设置亭驿,便利商旅。据当时文献记载,通往中亚、西亚的大道,南北两条,这成为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1959﹣1969年,在“丝绸之路”的我国境内新发现了大批文物,在民丰这个当时曾是南路要冲的地点,发现了“汉司乐府印”,说明那时在当地曾设立了专为供应汉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粮的管理屯田事务机构。

——摘编自冕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人民要求维护持久和平、践行合作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是难以遏制的时代发展潮流。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古丝绸之路形成的丝路精神,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重要现实依据和现实动力。


(1)材料一中张骞“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东汉时期派谁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地区分别是哪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通过丝绸之路运往国外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代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4)结合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