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争进行了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材料一   十一月十二日这一天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中心,黄盖率众兵高呼:“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离曹军二里许,黄盖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船如离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

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向乌林进发。曹操见败局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曹操退出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

材料二   苻坚在寿阳城头眺望,见晋军军容整齐,不由得心中大惊。面对晋军的严阵以待,苻坚不敢贸然出击,派遣曾是晋朝的降将朱序渡河劝降。但朱序到达河东岸之后,不但没有进行劝降,反而尽以秦军虚实相告。东晋将领以精兵数万,在岸边列阵迎战。

决战伊始秦兵阵脚大乱,争相后退。秦军全军溃散,苻坚制止不住,又被渡河的晋军射伤,昼夜不敢停息奔回洛阳。出发前的百万人马只剩下十几万人。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伯钦、李肇翔主编《中国通史卷四》

(1)据材料一、二、分别写出材料所叙述的战役和交战双方。

【思维共鸣】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材料所述战役有很多类似的现象。

(2)据材料一、二、围绕“迎战的一方”总结其共同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相关战役对“失败一方”产生的影响。
23-24七年级上·河北唐山·期末
知识点: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战争,是勇者的博弈,智者的较量;战争,带来了伤痛,也改变了时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部编七上《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的“决战”指的是哪次战役?据材料一指出此次战役对胜利方的影响。

材料二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摘自《资治通鉴》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一次战役?交战双方分别是谁?此次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的关键性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是哪一场战役的示意图?胜利的一方是哪个政权?许多成语典故与此战役有关,如“荷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请写出和这一情景有关的成语。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战役的共同特点。
一位历史学家说:“战争曾深刻地影响人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但也推动了社会向前进步。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公元前354年,齐军在桂陵击败魏军。公元前341年,齐军又在马陵重创魏军。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补俘。

——《图说天下 春秋·战国》

材料二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两次战争形势图



(1)依据材料一,请你指出公元前600年处于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根据材料一写出属于战国时期著名战役的名称。(战役只写两个即可)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一次重大战役?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左图所示战争对胜利方有什么意义?材料三右图所示的是哪一场战役的形势图?许多成语典故与此战役有关,“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请写出与这一情景有关的成语。
材料解析:
战争,是勇者的博弈,是智者的较量;战争,带来了伤痛,也改变了时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数万与秦军30万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毅然命令部下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只带三天的口粮,让士兵背水一战。项羽率军九战九捷,大败秦军。

材料二:孙刘联军不足5万,与曹军在赤壁隔江对峙。曹军20多万,号称80万,兵力占绝对优势。但北方士兵不习惯水战,只得用铁链将战船连在一起。一天夜里,刮起东南风。黄盖奉主帅周瑜之命,假装向曹操投降,带领装满浸油柴草的十艘战船趁着风势驶向对岸。在接近曹军时点燃大火,烈火很快从船上燃烧到岸边的营寨。孙刘联军趁势发动猛攻,曹军大败,损失人马大半。

材料三:在苻坚统治时,前秦统一了北方。383年,苻坚号称征兵80多万进攻东晋。晋军虽然只有8万,但内部团结,士气旺盛,据守淝水,与秦军对峙。苻坚登上寿阳城观察军情,看到对岸山上被风吹动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军,感到形势并不乐观。于是他接受晋军将领提出的让晋兵渡江决战的要求,下令秦军后撤,企图在晋军渡过淝水时“半渡而击之”。当秦军后退时,秦军中一些被俘虏的东晋将领乘机高喊“秦军败了”,引起秦军混乱,许多不愿为秦军作战的各族士兵纷纷逃散。晋军乘势渡河,打败秦军。苻坚身中流箭,逃回北方。在逃亡的路上,前秦士兵惊魂不定,听到风声、鸟叫声都以为是追赶的晋军。


(1)成语破釜沉舟”、“草木皆兵分别出自以上哪一则材料。
(2)从兵力对比上来看,三则材料所介绍的三次战役取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战役为哪一政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材料三中的战役阻止了前秦的南下,为哪一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