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材料二 中华文化提倡爱国, 追求家国情怀。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

材料三 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唐人的打马球、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传入周边地区。

——以上材料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四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足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3-24七年级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
知识点:孔子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以天下为公。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化交流与传播》


(1)概括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历史3》


(2)中国近代思想界为什么提出向西方学习?其根本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代表性事件?

材料三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3)同学们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
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有哪些积极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一,概述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材料中的“新文化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作者认为中国文化到“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转变。”请你指出其中的原因。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过程中的精神积淀,关注文化、 建设文化是人类走向成熟、社会走向理性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   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 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呜   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这场运动是由力   图用新的批判与探索的现代历史方法论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

材料四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 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3)材料三中的“新运动”指的是什么?请比较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可以从内容、实质或作用等方面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似性出现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