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
某校七年级同学走进常州方志馆,借助常州地方历史文化来探究古代历史。请协助他们完成探究。
第一组【先秦智慧】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是常州的人文始祖,被孔子尊为“延陵君子”。
为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文字史料:

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改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即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

孟子:提出仁政;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2)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二中任意选取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三中选择对应的主张加以印证。
学派观点史实
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组【经济发展】东晋元帝时,晋陵内史张阎奏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

为了探究当时经济的发展,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五: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4)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三组【科技文化】南北朝时,常州被称为“齐梁故里”,著名文学家萧统就出身常州。为领略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邮票资料:

        图1   贾思勰                  图2 祖冲之                       图3 华佗

                                                  图4兰亭序
(6)请选出上述邮票中能够反映南北朝科技成就的一幅(写图号),并结合所学对相关人物和成就作简要介绍。
23-24七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江南开发的表现、影响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不同学派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至今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在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三   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
孟子:提出“仁政”;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仁应顺应自然的本性。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和外部条件。
(2)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任意选取一个观点(道家徐外),然后从材料三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学派观点史实
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辩论坛】

材料一: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个一千年后,内部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名家解读】

材料二: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三: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

【生活之窗】

“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损坏,门窗被打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
(2)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二中任意选取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三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学派观点史实
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3)请针对损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说说自己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观察上图,春秋形势图是________;战国形势图是________

材料二: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时期
内容
春秋及以前战国
治理国家分权治理
官员产生贵族世袭
地方管理分封诸侯设置郡县

材料三: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主张加以印证。
学派观点主张
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