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峪关(今甘肃省)魏晋墓砖壁画


牵着骆驼的商人                         犁耕


龟兹妇女采桑图                         驿使

材料二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由于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南方冶铁业因此得到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秤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剩余产品也随之增加,这推动了南方粟、麦市场的发展。历宋、齐、梁三朝都城建康有较大规模的粟、麦市场。此外,山区的“蛮族”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开发“蛮田”,使得“蛮田大稔,积谷重岩,未有饥弊”。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得以发展的因素。
23-24七年级上·广东韶关·期末
知识点:江南开发的原因江南开发的表现、影响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面对秦朝仅统治15年的深刻教训及凋敝不堪的经济形势,迫使统治者必须改弦更张,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为其后的统治者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徐卫民《汉初“无为而治”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起始得很早,但大规模地对外交往,并大量引进域外农作物,则主要还是肇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经由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域外作物主要有葡萄、苜蓿、石榴、胡豆(豌豆、蚕豆)、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蒜(大蒜)、胡桃(核桃)、胡荽(芫荽、香菜)、胡椒、胡萝卜、菠菜、棉花、西瓜等。

——摘自王思明刘启振《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域外农作物》

材料三   南朝时期,南方农业获得较大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秒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此外,南方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也是这一时期南方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特征。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1)材料一中,面对汉初的经济形势,列举两例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丝绸之路对中国农业发展产生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归纳促进古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