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
人类历史的星空闪烁着“群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的法治精神】

材料一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追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意味着法治精神蕴含保护人民、伸张人权的坚定信念。

——人民日报社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在欧洲历史上如何运用法律保护人民、伸张人权(写出法律名称+作用。
范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人的开拓精神】

材料二   15世纪前后,欧洲的探险家相继踏上了探索世界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A、B、C中任一条路线,说出开辟该路线的探险家及其航海成就;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人的创新精神】

材料三   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家大量涌现,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法拉第制造实验电动机

③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的三项发明诞生于哪一次工业革命;概括这些发明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材料四   习近平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人民网《深刻把握中国精神的时代意蕴》

(4)综合上述内容,列举两个推动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所需的精神(本题材料中已有的精神除外)。
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期末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与新能源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14世纪~20世纪初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展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世生活中的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潮。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材料三   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材料四   “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分权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五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材料六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列举这场运动中英国代表人物的作品一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从世界角度评价这一事件?
(3)根据材料三这场革命指出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这种政治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国的哪部法律文献?这一国家所爆发的革命受到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5)据材料五回答,材料中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该动力机的使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什么时代?
(6)据材料六,请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社会变化?(任举两例)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14世纪~20世纪初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6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展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世生活中的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列举这场运动中英国代表人物的作品一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材料二:公元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从世界角度评价这一事件?

材料三: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3)根据材料三这场革命指出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这种政治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分权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国的哪部法律文献?这一国家所爆发的革命受到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材料五: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5)据材料五回答,材料中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该动力机的使用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六: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6)据材料六,请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社会变化?(任举两例)
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导、社会变革的前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4世纪上半叶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精神时代的到来,持续近300年的文艺复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将欧洲从中世纪(指封建社会)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在15、16世纪,西欧发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运动,一场是南方拉丁文化圈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是北方日耳曼文化圈的宗教改革运动……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它们虽然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但并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正是经过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四:十八世纪……进步思想家们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部编《历史》(八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新的精神时代”的思潮是什么?概括文艺复兴在“将欧洲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认为,15、16世纪西欧的文化运动存在什么不足?
(3)材料三认为“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试据材料三概括该认识的依据。
(4)材料四描述的思想文化运动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